无支祁与孙悟空的渊源
无支祁,或支无祁。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天神庚辰(一说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历史记载
无支祁的形象,始见于唐代李肇《唐国史补》:“楚州有渔人,忽于淮中钓得古铁锁,挽之不绝,以告官。刺史李阳大集人力引之。锁穷,有青猕猴跃出水,复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
北宋李昉编撰的《太平广记》卷467引唐朝小说《戎幕闲谈》曰:“有李汤者,永泰楚州刺史,问渔人见龟山下水中有大铁锁,乃以人牛曳(yè)出之。霎时风涛陡作,有一兽形如猿猴,高五丈许,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张目若电,顾视人群,欲发狂怒。观者畏而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曳牛入水去,竟不复出。”后代学者考证《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可能始于无支祁。
孙悟空的原型
北宋《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下,引《古岳渎经》第八卷说:远古大禹治水时,曾降伏淮涡水神无支祁,将他套上锁链关在淮水之中。无支祁的形象是“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而据历史学家考证,无支祁正是孙悟空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型。永春的石猴和石碑,立在一处桥头,湖洋溪和一条水渠正从其脚下流过。石猴可能糅杂了水神无支祁和大圣孙悟空的形象,村民们希望他能保佑一方水利平安。
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其中最早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是元代蒙古族戏曲作家杨讷(字景贤·号汝斋),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刘行首》和《西游记》两种。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
无支祁的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象《太平广记》这样的大书,喜采民间传说的吴承恩,不可能不读,正象鲁迅先生说的,“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以后,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淮水之源的桐柏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乡,应无疑了。
孙悟空的原型的来自于中国本土,孙悟空的原型为无支祁无疑。
-
上一篇:《山海经》中的无支祁
-
下一篇:情人咒面具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