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9月20日:厄普顿·辛克莱出生
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1878年9月20日-1968年11月25日)美国作家,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社会丑事揭发派”(muckraker)作家。1906年发表《屠宰场》(The Jungle),描写大企业对工人的压榨和芝加哥屠宰场的不卫生情况,引起人们对肉类加工质量的愤怒,导致制订了食品卫生检查法。后以反法西斯英雄兰尼·巴德为主人公写了11本系列小说,反映1914年以来的重大事件。一生共著有小说和社会研究著作80余部。
人物生平
1878年9月20日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祖上是名门贵族,传到他的父亲时,家境已经破落。父亲以卖酒为生,收入微薄。后全家迁居纽约。他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先后在纽约市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5岁开始给一些通俗出版物写文章,靠稿费维持生活;1902年参加社会党;曾对芝加哥的劳工情况进行调查,并据而写成长篇小说《屠场》(The Jungle)(1906)。揭露芝加哥肉类加工厂恶劣的劳动条件,描写立陶宛移民约吉斯·路德库斯一家在美国定居后的悲惨遭遇。
约吉斯的父亲因劳累过度,患病而死。约吉斯身受工伤,因而失业。他的妻子被工头奸污,他为了报仇,殴打工头,却被捕入狱。出狱后妻子和儿子均已死去,他孑然一身,到处流浪,后在一些社会主义者的教育和帮助下才看到光明。《屠场》出版后,各方面反应强烈,不久就被译成十余种文字。由于书中写到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美国政府被迫通过一些有关食品卫生的法案。
《屠场》是20世纪初期美国文艺界“揭发黑幕运动”的第一部小说,在它之后,连续出现了许多部作品,对美国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揭发。
1906年以后30年间,辛克莱继续创作揭露社会黑暗面的长篇小说,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描写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击垄断资本家的《石油》(1927),并被改编成电影《黑金企业》,揭露政治腐败和警察暴行的《波士顿》(1928)等。
辛克莱在写作之外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他对“产业民主联盟”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他支持“美国公民权同盟”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1934年他提出“结束加利福尼亚州的贫穷”的口号,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加州长竞选;登上了当年10月14日的时代周刊封面。
从1940年开始,辛克莱以《世界的终点》为总题,写了11部长篇小说,描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社会情况,其中《龙齿》(1942)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62年出版自传。1968年11月25日于美国新泽西州逝世。
人物评价
辛克莱以创作“揭发黑幕”的小说闻名,他揭露社会黑暗的长篇小说如《屠场》和《石油》等是比较优秀的作品,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的大多数小说则属于新闻报道性质的作品,宣传社会改革,文学流畅,但人物描写一般化,缺乏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