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迅速对法国发动进攻,希望速战速决、获得胜利。结果仅一个多月德国就在马恩河受阻,陷入长期对峙的局面,施里芬计划破产。那么施里芬计划为何会失败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一,制定原因
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不仅赔款50亿法郎,还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法国视此为奇耻大辱,一直想报复德国。德国害怕法国报复,一直小心提防法国。此后法德之间的矛盾愈加剧烈,形成了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
1891年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不久就开始制定对付法俄的战争计划。计划的主旨是:先借道比利时击败法国,然后回师击败俄国。此后施里芬对该计划不断进行修正完善,到1905年他卸任总参谋长前夕,该计划基本完善,因此被称为“施里芬计划”。
二,计划内容
施里芬计划的主要内容:迅速完成全面动员,在西部集中德军主力,借道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进攻法国,西部留少数兵力牵制俄国。在短时期内击败法国后,主力东调击败俄国。
先进攻法国是因为法国铁路发达,可以短时期内完成动员,同时法国战略纵深小,回旋余地小,可以迅速击败。后进攻俄国是因为俄国交通落后,短时期内难以完成全面动员,同时俄国疆域辽阔,战略纵深大,难以迅速击败。
三,一战实施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法国,俄国迅速卷入战争,一战爆发。德军总参谋长赫尔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突袭比利时,进攻法国。
德军在战争初期进展顺利,占领了卢森堡及比利时大部领土,攻入法国,直逼巴黎。英法在马恩河发起反攻,挫败了德军的攻势,英法与德国在西线陷入长期对峙的局势,施里芬计划破产。
四,失败原因
(1)过于轻视法国。普法战争中,普军在色当会战迅速击败法国,奠定了战争的胜利。所以施里芬计划认为德国可以像普法战争一样再次击败法国,取得速胜。但是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十分仇视德国,在战前做了大量准备,时刻准备复仇,使得法军充满斗志,不会像普法战争中那么轻易投降。
(2)过于轻视俄国。施里芬计划是集中德军8分之七的兵力进攻法国,仅留8分之一的兵力牵制俄国。一战爆发后,俄国迅速完成了动员,很快就对德国发动进攻。德国被迫调集重兵阻击俄国,使得东线的德军在兵力上并不占据优势。
(3)忽视英国参战。施里芬计划中因为要实施左右两翼进攻,必须入侵比利时以进攻法国。因为当时德皇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所以德国认为英国不会参战,所以没有考虑英国参战。结果德国入侵比利时,迅速引起英国恐慌。因为比利时是永久中立国,曾得到英法普的承认,所以英国认为德国既然敢入侵比利时,那肯定会入侵英国,所以英国迅速参战。英国参战后英法联军的总兵力对德军占据优势,使得德国无法迅速击败法国。
(4)比利时的顽强抵抗。德军攻入法国前曾向比利时借道,但比利时认为这会损坏比利时的中立性,所以拒绝。德军于是入侵比利时,比利时人顽强抵抗德军半个月左右,既拖延了德军的进攻速度,也为法国的防御争取了时间。
(5)德军指挥失误。德军总参谋长毛奇并未完全按照施里芬计划执行(例如施里芬计划要入侵荷兰,毛奇担心英国封锁海岸,使得德军无法使用海港,为了可以在战时租用荷兰港口就没有入侵荷兰),而且在马恩河战役中指挥失误。马恩河战役前德军分两路包抄法国,虽然进展顺利,但兵力并不占据优势。结果毛奇误以为英法不行,就调集一部分兵力增援东线,但俄军并未对德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结果使得西线消灭法军主力的德军兵力严重不足,导致了马恩河战役的失败。
总的来说,施里芬计划过于理想,存在许多漏洞,轻视法俄,忽视英国,再加上德军指挥失误,必然会迅速破产。
-
上一篇:施里芬计划的形成过程
-
下一篇: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