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探索发现

中国火器为什么会落后西方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3 01:20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有一段关于火药与焰火的记载:最后,我们应该谈淡硝石;这种东西相当多,但并不广泛用于制备黑色火药,因为中国人并不精于使用枪炮,很少用之于作战。然而,硝石却大量用于制造焰火,供群众性娱乐或节日时燃放。……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会,这是他们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他们消耗的火药足够维持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

然而利玛窦描述的恐怕有悖事实。他所在的中国,正是火器发展最迅速、使用最广泛的明朝。中国并非是只把火药用于娱乐,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火药用于战争的国家。

火药的发展

最迟在唐末的时候,火药已经用于战争了。最早的用途自然是为了纵火,譬如宋初的火球,用硝、硫、木炭以及其他药料为核心,外面用多层纸或是布包裹,然后涂上沥青,松脂或是黄蜡用以防潮防水,并有引信发火。

使用的时候,用人力或是礮(也就是抛石车)投掷到敌营,对于城垒或是车船非常有杀伤力。火球只是火器的雏形,后来很多更为先进的火器的被制造出来。

明朝时期,军队的火器发展十分迅速,使用也相当广泛。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军旅器械、兵器条记载:昌平营,火器179334件;永安营,火器313335件。巩华营,火器129456件;居庸营,火器564851件。火器的质和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既包括国产的火器,也有引进的佛郎机诸炮。

明朝中后期火器的使用就开始比较广泛,特别是长城隘口,多用火器防守。目前在居庸关南北关城陈列古炮十门,均为明代长城沿线防御用的武器,有大将军炮、竹节铁炮等。

到万历年间,荷兰人使用的红夷大炮传入。天启时开始仿制,崇祯年间大学士徐光启招收一批外国传教士毕方济、龙华民、汤若望等制造红夷大炮,发给各镇。宁远之战,袁崇焕使用红夷大炮击伤努尔哈赤。

然而清朝200多年,对火器的应用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发展,直到清末被欧洲列强的船坚炮利敲开国门,按在地上摩擦。

中国最早发明了火药,但是为什么最终在火器的使用上会落后于西方呢?

有人把原因归罪于清朝的愚昧,清朝的闭关锁国,清朝害怕人民的反抗等等。诚然,这些都是清朝火器水平低下的部分原因。

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纵观中国的火器使用史,火器发展的两个高潮时期是宋与明,其背景都是频繁的战争,而火器技术的没落是从清朝中叶开始的,其背景是康乾盛世,河清海晏。

我们先做个假设,假如一个国家有10块钱,如果都买了大炮,10块钱就没了;如果都投资在经济上,那么每一年都会有1块钱的回报,那这个国家该如何选择呢?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战争的可能性,如果战争明天就会发生,那么自然是买大炮,因为没有了大炮就没有了明天;如果战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发生,那最优的选择自然是投资经济,这样在将来如果有需要就可以买很多的大炮。

但是这个国家不可能很清楚的知道战争会不会发生,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只能根据经验来估计战争的可能性。

在宋朝与明朝,战争显然无时不在,而清朝根据经验,以为战争不会很快的到来,国家投资的重点自然不在火器上。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才手忙脚乱地开始发展新军。

结论

所以,清朝火器发展水平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外部的威胁,而没有了外部的威胁,长期的和平又导致了清政府对未来发生战争的可能预估不足。

设想一种情况,假设能够制造佛朗机火炮的某个小国家是与清朝接壤,那么长期的摩擦下很难想象清政府不会大力发展自己的火器技术。

从这个角度来看,功能主义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只有有了技术的需要,才会有技术的创新,否则即便是有了创新,也会被湮没。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的基础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方向还是源于技术的需要,技术与科学是相互促进的,是一个双向的关系,而非单向的从科学到技术的关系。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