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文化

《富春山居图》是谁画的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3 01:48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黄公望

黄公望 ,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延祐五年(1318年)至至顺元年(1330年),黄公望五十至六十二岁期间,多活动于松江、苏州、常熟一带。由于长期浪迹山川,他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

至元四年(1338年),黄公望结庐隐居于杭州筲箕泉,行踪不定,虞山、苏州、无锡、荆溪、吴兴、松江等地是他时常往返的地方。后其子黄德宏寻至筲箕泉,于是归富春。  

至正七年(1347年),黄公望定居于富春江。当时,他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黄公望一生结交许多禅师,其中无用禅师就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一起结伴出游,有一次,从松江回到富春山居,无用禅师希望黄公望能为自己创作一幅长卷,黄公望答应用三年的时间,绘制一部历史巨作《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从开始创绘《富春山居图》画稿,历经数年,时断时续,直到至正十年(1350年)他为此图作题时,尚未最后竣稿。此图是黄公望水墨山水画中的杰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禅宗山水画,它的知名度与《清明上河图》齐名,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后来被烧成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定名为《剩山图》,后半卷称《无用师卷》,以无用禅师的名字而命名。《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在绘画风格上,黄公望崇尚自然,讲求写意。他注重师法造化,常常深入自然,细心观察自然界在风、雾、雨、雪、空气和阳光下的变化,捕捉四季不同的景色,探究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灵性。他重视对景写生,强调对实际景物的观察以及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故其所画的山水有着很强的生机和活力。

他常年居住在虞山富春山一带,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他随身携带纸笔,见到使他激动的景色即刻摹写下来。由于他的创作是来自于他对自然景物的切身感受,将淡泊宁和的情感与山水的气韵合一,因此达到了自然浑成的至美境域。他的画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他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