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文化

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3 01:50

二十世纪初,随着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文化的渗透,出现了一批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新建筑——“中华巴洛克”建筑,这种“前店后宅”的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是民族传统的,立面造型则是“巴洛克”式的,而立面上的装饰又以蝙蝠、石榴、盘长、金蟾、牡丹等具有吉祥意义图案为特色,这里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极具价值、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中华巴洛克”。

中华巴洛克建筑在哈尔滨、武汉、北京等许多城市有遗存,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在哈尔滨道外区。

“中华巴洛克”这一名称最初是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提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松茯介绍说。

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与雕刻细致,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而“中华巴洛克”简单说来就是在中国的“巴洛克”,即在中国形成的有巴洛克风格的中国特色建筑。

在道外区靖宇街一侧的南头道街113号,一栋现为纯化医院的建筑便是中华巴洛克式风格的典型代表。这栋建筑建于1920年,为砖混结构,通体布满了抹灰做成的浮雕装饰。建筑采用L型平面,主入口设在靖宇街与南头道街交叉口处,两侧是两根西式爱奥尼柱头与中式鼓座式柱础相结合的双倚柱。

蝙蝠和祥云图案在入口正上方的额坊中栩栩如生。再往上,两根装饰着中国结图案的单倚柱一直延伸至与拱券会合。在单倚柱和拱券包围的区域内,精雕细琢的菊花浮雕将纯化医院的牌匾团团包围。

刘松茯介绍说,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装饰上大致有三方面特征。

一是中国建筑的斗拱、台阶和栏杆与西方建筑的柱式、山花等构件交织在一起。如纯化医院西洋的柱式加上中国的斗拱,并把西方古典柱子做变形处理。柱式是西洋的,但装饰是中国的,这在西洋建筑上都是没有的。

其二,浮雕装饰采用植物花卉,表达吉祥富贵,多子多孙的文化内涵。如葡萄、石榴象征多子(籽)多孙,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等象征富贵吉祥,装有多种植物的大花篮象征五谷丰登。一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甚至在墙体浮雕中采用一个树根长出两枝树枝,一边结石榴,一边结桃,这充分反映当时老百姓希望家里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和延年益寿的朴实愿望。

第三,使用象征福禄寿喜的动物图案,如蝙蝠、鹿和仙鹤等。目光所及之处,我们看到一处女儿墙墙垛上的浮雕图案便是一只梅花鹿站在一棵松树下,这象征着富禄延年。此外,有些装饰甚至直接用铜钱,表达出建筑主人期盼财源滚滚的心愿。

另一方面,在结构上,这些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西洋建筑立面背后,几乎全部采用中式院落。往往几座建筑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有门洞,或一进,或二进,穿越门洞,便进入豁然开朗的大院。大院中,外廊式栏杆、雕刻精美的楣子,这些中国传统装饰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多组院落常在一起构成一个街坊。

如今,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仿佛进入一个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的集中展示橱窗。兴大兴超市、靖宇典当行、亨得利眼镜店、小月亮、新一代眼镜店、银金老照相馆、老鼎丰、大罗新古旧市场、玛克威商厦……经过岁月的冲刷,许多建筑虽已“老去”,但透过它们残损的外表,依旧不难想像它们当年的高贵与华丽。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