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文化

反乌托邦的题材有哪些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3 01:58

反乌托邦主义的代表作包括了1932年英国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英国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1984》,以及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亦翻作《反乌托邦与自由》)等等。不过这类小说并不都是宣扬消极意义,阿西莫夫所著的《钢穴》则描写在人与人工智能矛盾的大环境下,人渴望人性自由并化解人机矛盾,建立人机合作的典范。

政治

虚构的乌托邦社会,基本上是根植于空想主义的政治原则之上,成功地给民众带来积极有益的成果;虚构的反乌托邦社会,其基础政治原则虽然通常基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但却因为存在致命缺陷而给民众带来负面后果。

在《当沉睡者醒来》(When the Sleeper Wakes)一书中,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把统治阶级描写成享乐主义的和肤浅的。乔治·奥威尔把威尔斯笔下的世界和杰克·伦敦的《铁踵》(The Iron Heel)做对比,认为《铁踵》中反乌托邦式统治者显得暴虐、狂热,这样写更合乎情理。

一些作品的反乌托邦社会中,统治阶级推行草菅民众、暴虐无度的铁腕统治,而这些反乌托邦政府机关中又有一些人或者团体领导抵抗,意图从内部改变他们的政府。如阿兰·摩尔的《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

描述反乌托邦政治生态的小说包括:《Parable of the Sower》《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华氏451度》,此类电影则包括:《大都会》《妙想天开》《大逃杀》《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超世纪谍杀案》《饥饿游戏》《分歧者》《移动迷宫》《未来都市NO.6》等。

暴力或无政府状态

和极权主义或死寂一片的虚假和平相对,便是无政府状态也是反乌托邦的另一种题材,而表现通常是暴力而不是恐怖。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想像过,人类可能在史前时代的一种自然状态,便是经常性地自相残杀。虽然缺乏明确的证据证明,人类真大规模地有过这种事情,但也成为了假设政府机能的条件,便是保卫和平与治安。他还警告过不负责任的领袖,可能透过故意制造紧张的状态使人民乞求其保护而维持其权力。

小说《一九八四》,架空的近未来背景三个超级大国间,故意以长期化的低烈度的常规战争来维持其高压统治的借口。

美国《国定杀戮日系列电影》,假设未来政府在每年定时短期内放弃了所有紧急服务机能,在短暂的无政府状态中任由国民扮演临时的罪犯,尽情发泄对社会的怨恨,因为其无政府状态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可控条件下发生,实际上是无政府主义的产物,影片具有批判乌托邦式的资本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意味。

而“典型的无政府状态”作品有冲锋飞车队系列电影和漫画《北斗之拳》等,指明不可控的情形。

经济

文学和媒体作品中的反乌托邦社会,其经济结构存在很多变体,这是因为作品中的经济通常和被作家设定为压迫根源的因素直接相关。但这些社会大致会依循几种原型。

常见的一种是国家计划经济,例如艾茵·兰德的《Anthem》和Henry Kuttner的短篇《The Iron Standard》。还有则是社团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控制的计划经济,例如诺曼·杰威森的电影《Rollerball》。

一些反乌托邦,例如《一九八四》中的那样,有着交易危险而稀缺货品的黑市,或者角色完全被国家控制的经济所摆布。这类经济体系通常缺乏效率,例如Philip Jose Farmer的《Riders of the Purple Wage》,在臃肿的福利体系中,从社会责任中解脱的完全自由驱使下层阶级从事各种排斥社会的行为。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Player Piano》中,中央控制的经济系统确实使得物质丰富,但却剥夺了人们劳动的人文意义,所有的工作都奴仆化、令人不满,而且只有少之又少的受过教育的人才有资格让精英和他们的工厂接纳。Tanith Lee写的《Don't Bite the Sun》中,没有友善,只有满不在乎的消费和享乐,使得主角开始寻求生活的深层意义。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