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文化

日本太刀怎么使用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3 01:58

太刀,具有较大弯曲度,刀身长3尺(1m)以上、5尺(约1.5m)不足的弯刀。其中3尺以下的称为小太刀,5尺以上的称为大太刀(或称野太刀)。折合日本的长度单位,一尺约为29公分,与中国南北朝时期相似。

日本太刀

太刀日语读法“たち”的语源,一般相信是来自于日语“切断”的同音。不过,根据考古所得及正仓院留下的宝物等显示,当时“太刀”也被念成“たち”。唐刀传入日本后,渐渐演变成了后世的日本刀,但是日本出土的刀剑文物显示,似乎日本刀与汉代环首刀的关系更加紧密。

日本平安时代后期被称为太刀时代,尤其是武士势力最活跃的“前九年战役”和“后三年战役”时期,武士门第势力增大,由此日本刀有了大发展。如出产优质铁矿砂的伯耆国和备前国,还有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山城国,大和国等地,出现了不同流派的刀工,这个时候的日本刀主要被用在马上决战,所以多为太刀。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源赖光在大江山斩了“酒吞童子”的“童子切”(伯耆国的安纲制,日本国宝),和传说让狐狸帮忙打造过的“小狐丸”(山城国的三条宗近制,二战时被毁)。除了安纲以外,山城(今京都)的三条小冶宗近,古备前友成等,被认为是现存刻有制作者名字作品的最古的刀工。

平安时代太刀特征为:镐造,庵栋,小切先,京反,前窄后宽,刀形优美。

镰仓时代初期日本刀与平安时代末期相似,镰仓幕府的武家政治体制的确立,使刀剑界十分活跃。后鸟羽上皇甚至设置了御番锻冶,月月召刀工锻刀,积极的鼓励制刀。

镰仓时代中期,由于重视使用性的结果,刀幅宽,整体宽窄变化小。刀锋为猪首切先,品质实在刀风刚健。此时短刀制作开始繁荣。

镰仓时代末期,两次元军入侵以及原有政治体制的崩溃带来的社会大动乱,使得制刀业繁荣。这个时期的日本刀比镰仓中期风格更加豪放。继承和发扬了刀幅广,刀体宽窄变化小的特点,切先也更长了。短刀,刀,太刀都同样的出现比其他时期更长的特点。

南北朝时代,大量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称为大太刀,野太刀的大型刀。

结构特点

太刀与同属刀剑类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区别之一在于刀鞘,太刀刀鞘上有两个金属环(称为“足金物”:靠近鞘口的一个称“一足”,另一个称“二足”)用缎带相互穿插编织成型,更方便携带。缎带与足金物之间又用一小块金属(称为“革先金物”)连接。刀鞘头部由金属包裹(称为“石突金物”)。拔刀时必须要下压刀鞘口的条状金属物(称为“口金物”)。

太刀早期作为骑兵用刀基本单手持太刀的。而根据南北朝时期所常见的战争方式“一骑讨”可见,当时的武士以拥有过人膂力而自豪,表现出了太刀作为单手使用的特点。太刀的刀身弯曲的形状使挥下斩击更为有效,这继承了较早出现的毛抜形太刀的那种弯曲形状。这类刀剑的出现,使合战的方式从徒步向骑乘转变。

使用方法

在日本刀法中,握太刀时,掌中不能有空隙,无名指和小指紧握剑柄,拇指和食指轻捏,而中指则不繁不松地搭于柄上。一旦出刀,唯一的想法就是该怎么击倒敌人。当一刀砍向对手时,应保持太刀的握法不变,手不能抖动,也不能有丝毫迟疑犹豫。在你出手攻击,格挡或压低对手之刀时,应仅仅使拇指和食指的握法稍作改变;但是,无论哪种情况,握刀的目的都是为了击倒对手,这是不能改变的。

握刀的方式在试刀持相或真正格斗时都应该是一样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用准备击倒敌手的心态来握刀。通常,人刀的动向和手握刀的方式不要固定不变。固定就意味着死路,灵动才是活手。这一点需要好好理解。

明晓太刀之道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手中刀。这样,即使只用两指轻握着太刀,也能轻松灵活地挥动。以日本刀法快速地抡挥太刀势必会造成挥刀的困难,不是正确的人刀刀法。要想灵活自如地控制手中之刀,轨必须以冷静平缓之势将其挥出。快挥是摇扇和舞小刀之法,而不是太刀用法。如果你把这种方法用到太刀上,就偏离了正确的太刀刀法,不利于挥刀。快挥法可称之为﹁碎刀法﹂,不适于用太刀斩杀敌人。当你持刀下劈时,应通过最便捷的手法将之上举。当你持刀侧挥时,应先将其侧移,然后顺势收回。正确的人刀使用之法就是在挥劈的时候,尽力伸展手肘,然后强劲一击。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