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事件
波兹南事件(波兰文:Poznański Czerwiec(波兹南六月事件);英文:Poznań1956 protests(波兹南1956年抗议运动)、Poznań1956 uprising(波兹南1956年起义))是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因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而得名。
事件爆发于1956年6月28日,于同年6月30日结束。波兰政府的镇压行动导致了至少74人死亡,800人受伤,包括一名13岁的少年罗莫克·斯恰乌科夫斯基(Romek Strzałkowski)遭到波兰政府军的杀害。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背景
波兹南事件是1948年-1953年间波兰人民共和国模仿苏联模式所造成的恶果。这种模式就是在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指导下,实行一元化领导,同时产生了个人崇拜和种种残暴现象。在经济领域则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扩大积累比重等手段,来追求物质指标。指标的实现给官僚的事业来了利益,但往往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的。
在经济指导思想上,波兰政府片面的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结果出现了周期性的比例失调,生产下降、倒退。在国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上,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方针,造成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市场商品紧缺。因此人民有理由认为,党只对完成指标感兴趣,而不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政治方面,波兰政府对斯大林时期犯下的错误讳莫如深。波兰党内的斯大林主义者意识到改革正在损害他们的自身利益,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削弱了他们的特权和地位,追究历史责任会使他们的不光彩的一面公诸于世,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斯大林体制所造成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民主,这些事实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积聚了不满和愤怒。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波兰社会开始解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现象得到了初步纠正,在政治方面也出现了松动。但是改革受到保守派的阻碍,进展缓慢甚至有停顿的危险,因此使人民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传出,在波兰引起极大反响,使得人民内部长期积聚的不满爆发了。
后续
波兰总理西伦凯维兹于1956年6月29日发表广播讲话,强调波兹南事件是“帝国主义代理人”和“国内地下分子”精心策划的挑衅活动。
1956年6月30日,波兰政府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将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费德尔斯基降职,将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征收的税款分期返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使骚乱终于平息下来。
整个7月,盖莱克领导一个党政委员会,调查波兹南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调查的结果不曾公布。1956年9月27日~10月22日,波兹南法院开庭审判罢工事件参与者,22人被判刑。
波兹南事件发生在国际博览会期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尔舍尔德正在波兰访问,许多外国客人目睹了波兹南事件,感触颇深。西方媒体则纷纷谴责波兰政府的粗暴行径。
同年10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二届八中全会,被批评为“有右倾民族主义倾向”的哥穆尔卡当选为波兰中央第一书记,新改组的党中央为波兹南事件平反,释放被捕者。
哥穆尔卡说:“把痛心的波兹南悲剧说成是帝国主义特务挑起的,这种笨拙的企图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波兹南工人抗议的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歪曲”。统一工人党二中全会的召开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为此赫鲁晓夫突然飞抵华沙。波兰统一工人党对苏联的干涉极为愤慨,双方发生激烈争论。在波兰强烈要求下,苏联最终将包围华沙的驻波部队全部撤回基地,并将担任波兰国防部长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调回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