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琰
文天祥
曾允元
韦孟
陈羽
王旭
黄公绍
李邺
洪秀全
郭茂倩
秦湛
秦嘉
蜀妓
陈子龙
蒋贻恭
李昂
顾敻
侯文曜
陈文述
贾谊
朱超
钱枚
舒頔
高鼎
顾贞观
陈陶
高安道
沈自晋
张曙
刘彻
苏武
元好问
完颜璟
汪懋麟
钟嗣成
刘元卿
许浑
屈原
蔡文姬
唐寅
赵秉文
阎选
蔡确
王逸
尹鹗
宗臣
柳恽
翁宏
列御寇
韦安石
王偃
吴信辰
徐干
王翱
刘安
刘克庄
王粲
曹植
谢惠连
庾肩吾
施绍莘
钟离权
李璟
陈亮
宋琬
萧纲
崔道融
刘向
项羽
韩非
道潜
李攀龙
萧衍
陈维崧
程颢
刘恒
王翰
于武陵
卢思道
宣宗宫人
罗绍威
班固
宁戚
牛希济
朱庆馀
黄庚
鹿虔扆
皇甫松
张翰
刘邦
王褒
景元启
东方朔
李延年
荀子
徐淑
毛奇龄
项鸿祚
冯云山
崔护
-
这首诗是评苏轼及其后学的诗,可与第二十二首对照看。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等多方面都达到极高的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学博才高,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在艺术上开一代之风。苏诗虽然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但是由于苏轼杰出的才能,他的诗多数比喻生动新奇,妙喻连生;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活泼,不落俗套。苏轼对艺术技巧的把握可谓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不留锻炼痕迹。所以元好问给予苏轼诗歌以高度评价,称赞他的诗是经得起锤炼,不受纤尘的真金。
苏轼在当是文坛上有巨大的声誉,有许多文人围绕在其周围。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这四人都没有继承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秦观长于词,其诗如词一样婉约。张、晁成就不大。至于其他后学者既没有苏轼的思想,又没有苏轼的才力,往往在文字、典故、辞藻方面追求新奇,以至于怪样百出。于是在这首诗的后两句,元好问不满并批评了这种风气。
元好问的其他诗文
金朝的其他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