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琰
文天祥
曾允元
韦孟
陈羽
王旭
黄公绍
李邺
洪秀全
郭茂倩
秦湛
秦嘉
蜀妓
陈子龙
蒋贻恭
李昂
顾敻
侯文曜
陈文述
贾谊
朱超
钱枚
舒頔
高鼎
顾贞观
陈陶
高安道
沈自晋
张曙
刘彻
苏武
元好问
完颜璟
汪懋麟
钟嗣成
刘元卿
许浑
屈原
蔡文姬
唐寅
赵秉文
阎选
蔡确
王逸
尹鹗
宗臣
柳恽
翁宏
列御寇
韦安石
王偃
吴信辰
徐干
王翱
刘安
刘克庄
王粲
曹植
谢惠连
庾肩吾
施绍莘
钟离权
李璟
陈亮
宋琬
萧纲
崔道融
刘向
项羽
韩非
道潜
李攀龙
萧衍
陈维崧
程颢
刘恒
王翰
于武陵
卢思道
宣宗宫人
罗绍威
班固
宁戚
牛希济
朱庆馀
黄庚
鹿虔扆
皇甫松
张翰
刘邦
王褒
景元启
东方朔
李延年
荀子
徐淑
毛奇龄
项鸿祚
冯云山
崔护
-
窘步相仍:窘步,迈步迫促。相仍,相沿袭。这里指以诗唱和酬答时次韵诗受到别人诗韵脚的束缚,不能自由表抒己意。古人有用诗歌相互酬答唱和的传统。起初,和诗时只要和意即可,和诗的体式、韵脚都不用顾虑。但是后来,却发展为和诗必须用所和之诗的韵,这称为和韵。和韵有同韵与次韵之分,同韵,是韵同而前后次序不同;次韵,是韵同且前后次序也相同。这种方法源于元白,皮日修、陆龟蒙也这样写,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后,和韵次韵盛行,成为诗的一种体式。
这首诗是批评诗歌酬唱中的和韵风气。由于这种次韵酬唱的诗往往受到原诗韵脚的拘束和词义的限制,使作者不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迹,反要俯仰随人,窘步相仍,因此,元好问对这种诗风给予了辛辣讽刺,指出其“亦可怜”。要求诗人应该象庾信那样“纵横自有凌云笔”,大胆自由抒发自己地真性情,不要做随在别人后面的亦步亦趋的可怜虫。
元好问的其他诗文
金朝的其他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