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先秦 有女同车
  •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67-168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4-166
  • 译文
    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
    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
    她是美丽姜姑娘,举止娴雅又大方。
    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
    体态轻盈像鸟翔,佩玉锵锵悦耳响。
    美丽姑娘她姓姜,美好声誉人难忘。

    注释
    同车:同乘一辆车。一说男子驾车到女家迎娶。
    舜华(huā):木槿花,即芙蓉花。
    将翱(áo)将翔:形容女子步履轻盈。一说遨游徘徊。翱、翔,飞翔。
    琼琚:指珍美的佩玉。
    孟姜:姜姓长女。《毛传》:“齐之长女。”排行最大的称孟,姜则是齐国的国姓。后世孟姜也作为美女的通称。
    洵(xún):确实。都:闲雅,美。
    英:花。
    将(qiāng)将:即“锵锵”,玉石相互碰击摩擦发出的声音。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67-168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4-166
  •   这是一首贵族男女的恋歌。诗以男子的语气,赞美了女子容貌的美丽和品德的美好。

      时当夏秋之际,木槿花盛开,诗中的男女一同出外游览。他们一会儿赶着车子,在乡间道路上飞快地奔驰;一会儿又下车行走,健步如飞。诗中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明快的节奏。

      这个女孩姓姜,“孟”是老大的意思,即这个孟姜在家里排行第一,就是姜家的大姑娘。中国有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那男人看来,孟姜真是“细看诸处好”,美不可言。她的面颊像木槿花一样又红又白;她走起路来像鸟儿飞翔一样,十分轻盈;她身上还佩带着珍贵的环佩,行动起来,环佩轻摇,发出悦耳的响声。她不但外貌美丽,而且品德高尚,风度娴雅。总之,诗人以无比的热情,从容颜、行动、穿戴以及内在品质诸方面,描写了这位少女的形象,同《诗经》中写平民的恋爱迥然有别。这也可以说是此诗的主要特色。

      木槿花朝开暮谢,所以白居易有“槿枝无宿花”的说法,李商隐对之也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叹息。这是文人心中的木槿花,带着伤逝的美。所谓“舜华”,是描述这花朝开暮谢的瞬息之美。有人认为,诗中描述的这两情相悦的欣喜在“舜华”这一美丽的词汇中蕴含了危机。

      此诗二章,自宋范处义《诗补传》以下皆以之为赋体。也就是说它是用叙事或铺陈的方法进行描写的,但作者在叙写时是饱含感情的。两章字数、句数完全相等,意思也大致一样,唯有所押的韵不同。第一章“舜华”之“华”,朱熹《诗集传》谓“叶芳无反”,用反切的方法说明这个“华”字音“夫”,因此与以下的“琚”“都”属于一个韵部。《说文通训定声》将“华”字归入“豫部”,与《诗集传》相同,可证。第二章的“行”字,《诗集传》注云:“叶户郎反”,即音杭(háng) ;“英”字“叶於良反”,即音央(yāng),皆与以下的“将”“忘”属于一个韵部。从首章“六鱼”韵到次章“七阳”韵的转换,也反映了诗中情绪的变化,它更为欢快和昂扬了。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4-166 2、刘冬颖.执子之手——《诗经》爱情故事.北京:中华书局,2010:237-254
  •   此诗背景,依《毛序》的观点,“有女”之女与“彼美”之女应是两个人,清钱澄之《田间诗学》说前一人为太子忽所娶陈女,后一人为齐侯之女。从诗中叙陈女只言其色,叙齐女则兼言其德,木槿花又花期不长几点来看,这种观点是可以成立的。现代学者一般这是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恋歌。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67-168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4-166
先秦的其他诗人
  • 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查看屈原诗文
  • 列御寇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查看列御寇诗文
  • 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查看荀子诗文
  • 宋玉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 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查看宋玉诗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