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化的地区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七十九岁(一说八十一岁)圆寂,说法行教四十九年,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印度,甚至还远至斯里兰卡等地。他用自己悟得的道理开示人民,在他的听众中有国王,有贵族,有六师外道,有婆罗门学者,有低下的种姓,甚至一切不可接触者,有富人,有穷人,他深入到他们中间,用自己朴实然而高深的道理去劝化他们,使他们舍弃人间的贪欲,断绝嗔、痴、恚的三毒大火,而趋向于行善积德,修来世的果报。他精神的伟大,行道的坚忍,是历世罕见的。
释迦牟尼佛本着慈悲喜舍的宏大誓愿去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就好像普施甘露一般,滋润一切,又像摩尼宝珠一样,圆光普照,随物现色。他说法的特点是随类现身,随机设教,大小上下,不同材质,不同悟性,不同环境,各各施以不同的说法,使他们从这说法中得到真切的体悟,得到特别的满足和快乐,但他讲法的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宣传四圣谛的道理,使人们从这个道理中步入真实觉悟的境界;就是使他们增添人生的智慧,断除一切烦恼的束缚。这理想是十分高超的,有时不免受到现实的限制,很多教徒,甚至包括佛陀自己也难免为俗世生活如僧团内部的矛盾受到种种打扰,甚至生出烦恼,但最终佛陀仍以绝大的毅力和决心,以及他高超的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而使佛教日趋壮大和光辉。
佛在传教过程中固然得到了许多国家人民的欢迎,但也受到许多国家其他教派的人士所反对,他们在佛传教的过程中设置种种障碍,甚至用色欲,用威胁手段,来增加佛陀传道的困难,佛经中说佛陀有十大灾难,后来都因为佛陀以巨大智慧和坚忍的决心,甚至降魔的强有力手段,而使得灾难消除于无形。因此,佛教的影响随着佛陀的人格魅力和传道的坚忍不拔的志愿而日益兴盛起来。佛陀足迹所至之处,便有着成千上万的佛教徒涌现,撒出去一把种子,收获一大片果实,这是佛教在当时的成就,后来佛教在后代的努力下,影响遍及世界,在中国、日本等地开花结果,却是另一件特别巨大的殊胜因缘了。
佛陀在摩揭陀国王舍城说法时间很长,迦兰长者的竹林精舍是佛陀弘法的重要地方,在这里佛说了十六会的《般若经》;另一处耆阇崛山(又称灵鹫峰)中,佛陀为徒众宣说《大般若经》和《法华经》《佛说观无量寿经》等大乘经典;又在庵摩罗园宣说《净名经》等;最后在一座坚固林的地方,佛为僧团演说《涅槃经》等;在毗耶离庵罗树园讲《维摩诘所说经》,在毗耶离城的一棵音乐树下面又宣说了《灌顶拔除生死得度经》。后来到波罗奈国,佛陀为信众演说《出曜时世转法轮经》等。在从摩揭陀国前往波罗奈国途中,佛又说了《贤愚因缘经》《华严经》等。
在南天竺国的海滨,一座楞伽山上,释迦牟尼为信众讲说《入楞伽经》。楞伽二字,汉译为不可往,意思是说只有证到罗汉果位有了神通的人才能够到那里听佛说法。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叫山际普陀岩,又名补怛洛迦山。补怛洛迦山是观世音菩萨清净庄严的道场。佛在这里为信众演说了《十一面观自在经》。
佛经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胜道场,那就是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祇树给孤独园的来历是中国大众所熟悉的,它里面含有一个极为虔敬的故事,使历代听众为之感动,而传诵不绝。故事是这样的:
舍卫国国王波斯匿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字叫须达,他家里非常富有,有数不清的财宝,本国除国王外,应当就算他最富裕了。但他不像有些富得流油的财主吝啬得一毛不拔,而是非常喜欢布施,他经常赈济贫乏,以及那些孤寡鳏独的人,当时人们因为他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于是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都尊敬地叫他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有七个儿子,他们都渐次长大,七个儿子中有六个已经结婚成家,只有第七个儿子尚在青春年少,一般父母都喜欢最小的儿女,给孤独长者也不例外,因此,他想给这最小的儿子找一位非常漂亮而且姿容端庄的姑娘做妻子。多方寻觅,后来找到了王舍城一位名叫护弥的大臣的女儿,符合他的条件,因此须达托人求聘,得到同意后,须达就大载珍宝前往王舍城送去聘礼。
到了王舍城护弥的家,刚巧护弥全家老少都在紧张地忙着张灯结彩,摆设香花香案,备办许多斋筵,情形看起来有些混乱,像是要招待某一位贵宾来临似的。须达有些看不明白,“难道他们要邀请国王或者太子、大臣们来为婚姻举行盛大宴会吗?”但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对,于是他就问护弥:“您今天晚上亲自动手,经理事务,摆设碗筷桌椅等,是为了请国王,还是为了请太子,或者大臣?”“不。”“难道要开一个盛大的婚姻宴会?”“不。”“那么要做什么呢?这么隆重!”“我们是要迎请佛陀和比丘僧众的到来。”须达刚一听到佛陀和僧众的名号,激动紧张得浑身千万个毛孔都收缩起来,一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大约是善根成熟的缘故,当时须达就若有所得,心情非常喜悦和宽和,他于是又问道:“怎么叫做佛?佛有什么意义?”护弥回答道:“你没有听说过吗?净饭王的儿子,名叫悉达多的,他一生下来时,就能站起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身为黄金色,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应当登金轮王位,统一印度,但后来他见到人为生、老、病、死等等痛苦所缠绕,为了求得解脱,于是出家修道,六年苦行之后,他成就了一切种智,断除烦恼,悟道成佛。他用大神通降伏了魔众,号称能仁;福慧具足,妙德庄严,三界导师,光明普照,因此称作佛。”“那么什么叫僧呢?”“佛陀成道之后,发愿为大众宣讲妙法,至波罗奈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讲述四种真谛,使他们断除烦恼,解脱束缚,他们便因此而成为了沙门。他们神通自在,能为众生祈祷求福,所以叫做僧。”须达听说有这样好的事情,心里欢喜得差点要跳了起来。他为佛的神奇所感动,恨不得立即就能见到有如此神通智慧的佛。“那现在佛住在什么地方?”“佛住在竹林精舍,你不必着急,他明天就要到我这里来,为我们说法,到时你就能见到他了。”
须达见佛心切,已经等不到天亮了。于是,他黑夜爬起来赶往竹林精舍,夜深人静,到处找不到入门的路径,正在犹豫的当头,只见一道白光,直照须达长者的身上,这是佛施用的神力所致。须达循着这道神光,便勇敢地走到佛陀的面前。佛陀知道须达要来,已经站在门口等待他。须达远远地就看见佛像一座金山,相貌端正,神态威严,俨然日光照耀一般。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这一见使得须达心悦诚服地对佛陀起了五体投地的信仰。佛当时为须达宣讲了四谛微妙的道理,讲述了人间苦、空、无常的现象,须达听了佛陀的说法开示,当下证得须陀洹果,感到法喜充满,非常兴奋。于是,须达当即恳请佛陀前往舍卫国宣讲佛法,普度众生。佛为他的诚心所打动,因此接受了他的请求。
须达得到了佛的许诺之后,连夜赶回舍卫国。千方百计地要寻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建立一个伟大庄严的清净讲堂,供佛弘化大法。须达是和舍利弗同时回到舍卫国的。舍卫国信奉的是婆罗门教,佛教在这里还没有开始传播,因此阻力特别大。因为舍利弗是婆罗门种姓,聪明智慧,名闻天下,在舍卫国比较容易站住脚,因此佛陀派舍利弗做前驱。舍利弗到舍卫国之后,就和须达长者一道相度地形,找一个平整宽敞的地方建造传法的精舍。几乎跑遍了整个国家,就是找不到一块中意的地方。只有一个地方符合要求,那就是祇陀太子的花园。这座花园土地平正,树木葱郁茂盛,地点既不远也不近,乞食和静修,两不相误,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讲道场所。于是须达赶到祇陀太子的住处,开门见山地对太子说:“我为了要给如来佛建立精舍,太子您这个花园非常好,我现在想把它买下来。”祇陀太子知道须达是大富豪,因此半开玩笑地对须达说:“我不需要钱,这个园子树木茂盛,我正好在这里游戏玩乐,逍遥林中,舒散心志。”须达再三再四地殷勤恳求,但是祇陀太子总不愿将它出卖。最后实在被须达缠得烦了,心想开一个天价叫他知难而退算了。于是,对须达说:“你如果能用黄金把这个园子的每一寸土地统统铺满,我就把园子卖给你。”须达听了这话,就马上赶回家去,将金砖从仓库里一车一车地运了过来,看看铺满了整个花园,八十顷地中只剩下一小块地方没有铺到。须达正准备再回家搬运黄金,将这一小块地铺上。祇陀太子一看,大吃一惊,便马上对须达说:“我刚才只是一句玩笑话,当不得真的。”须达一听,便火冒三丈,正言厉色地对太子说:“作为太子,你不能说话不算数。你如果说了话不算数,这就等于欺诈,将来怎么好继承王位,怎么能爱抚人民呢!现在我把金砖铺满花园,这个花园当然便是我的了。”祇陀太子心里想道,“佛有这么大的力量,能使这个须达轻视财宝达到如此程度,真是不可思议。”于是他对须达说:“你不必再回去搬运黄金,这个花园就属你了,但这个园子里的树木是属于我的,我们就用这些树木建立精舍,共同供奉佛陀,请他说法吧。”须达欢喜地答应了。因此,他们就共同建造了这座精舍,取名为祇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建造之前,有六师外道横加阻挠,都被舍利弗用智慧及神通降伏,因此佛的威力就渐次深入人心,这为佛陀的到来准备了人民信仰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祇树给孤独园是一个讲经的重要道场,许多经典都是在这座精舍宣讲的,如著名的《金刚经》《胜鬘经》《佛说阿弥陀经》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中有很多部分也是在这里讲说的。在这个地方宣讲的佛法已为后来大乘和小乘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如《金刚经》是大乘特别是到中国来后为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而《长阿含经》等则是小乘最重要的经典。虽然大、小乘歧见日深,但在早期佛陀的思想里却是如此融洽地联结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佛法广大的一个具体的见证。
以上这些佛国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常来往居住,依止弘法,普度众生。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如印度的大小城镇乡村也曾留下佛化度众生的足迹。但佛的一生有四个地方足以值得纪念,那就是:诞生地迦毗罗卫,得道处摩揭陀国,说法波罗奈,涅槃拘尸那。
释迦牟尼佛本着慈悲喜舍的宏大誓愿去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就好像普施甘露一般,滋润一切,又像摩尼宝珠一样,圆光普照,随物现色。他说法的特点是随类现身,随机设教,大小上下,不同材质,不同悟性,不同环境,各各施以不同的说法,使他们从这说法中得到真切的体悟,得到特别的满足和快乐,但他讲法的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宣传四圣谛的道理,使人们从这个道理中步入真实觉悟的境界;就是使他们增添人生的智慧,断除一切烦恼的束缚。这理想是十分高超的,有时不免受到现实的限制,很多教徒,甚至包括佛陀自己也难免为俗世生活如僧团内部的矛盾受到种种打扰,甚至生出烦恼,但最终佛陀仍以绝大的毅力和决心,以及他高超的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而使佛教日趋壮大和光辉。
佛在传教过程中固然得到了许多国家人民的欢迎,但也受到许多国家其他教派的人士所反对,他们在佛传教的过程中设置种种障碍,甚至用色欲,用威胁手段,来增加佛陀传道的困难,佛经中说佛陀有十大灾难,后来都因为佛陀以巨大智慧和坚忍的决心,甚至降魔的强有力手段,而使得灾难消除于无形。因此,佛教的影响随着佛陀的人格魅力和传道的坚忍不拔的志愿而日益兴盛起来。佛陀足迹所至之处,便有着成千上万的佛教徒涌现,撒出去一把种子,收获一大片果实,这是佛教在当时的成就,后来佛教在后代的努力下,影响遍及世界,在中国、日本等地开花结果,却是另一件特别巨大的殊胜因缘了。
佛陀在摩揭陀国王舍城说法时间很长,迦兰长者的竹林精舍是佛陀弘法的重要地方,在这里佛说了十六会的《般若经》;另一处耆阇崛山(又称灵鹫峰)中,佛陀为徒众宣说《大般若经》和《法华经》《佛说观无量寿经》等大乘经典;又在庵摩罗园宣说《净名经》等;最后在一座坚固林的地方,佛为僧团演说《涅槃经》等;在毗耶离庵罗树园讲《维摩诘所说经》,在毗耶离城的一棵音乐树下面又宣说了《灌顶拔除生死得度经》。后来到波罗奈国,佛陀为信众演说《出曜时世转法轮经》等。在从摩揭陀国前往波罗奈国途中,佛又说了《贤愚因缘经》《华严经》等。
在南天竺国的海滨,一座楞伽山上,释迦牟尼为信众讲说《入楞伽经》。楞伽二字,汉译为不可往,意思是说只有证到罗汉果位有了神通的人才能够到那里听佛说法。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叫山际普陀岩,又名补怛洛迦山。补怛洛迦山是观世音菩萨清净庄严的道场。佛在这里为信众演说了《十一面观自在经》。
佛经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胜道场,那就是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祇树给孤独园的来历是中国大众所熟悉的,它里面含有一个极为虔敬的故事,使历代听众为之感动,而传诵不绝。故事是这样的:
舍卫国国王波斯匿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字叫须达,他家里非常富有,有数不清的财宝,本国除国王外,应当就算他最富裕了。但他不像有些富得流油的财主吝啬得一毛不拔,而是非常喜欢布施,他经常赈济贫乏,以及那些孤寡鳏独的人,当时人们因为他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于是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都尊敬地叫他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有七个儿子,他们都渐次长大,七个儿子中有六个已经结婚成家,只有第七个儿子尚在青春年少,一般父母都喜欢最小的儿女,给孤独长者也不例外,因此,他想给这最小的儿子找一位非常漂亮而且姿容端庄的姑娘做妻子。多方寻觅,后来找到了王舍城一位名叫护弥的大臣的女儿,符合他的条件,因此须达托人求聘,得到同意后,须达就大载珍宝前往王舍城送去聘礼。
到了王舍城护弥的家,刚巧护弥全家老少都在紧张地忙着张灯结彩,摆设香花香案,备办许多斋筵,情形看起来有些混乱,像是要招待某一位贵宾来临似的。须达有些看不明白,“难道他们要邀请国王或者太子、大臣们来为婚姻举行盛大宴会吗?”但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对,于是他就问护弥:“您今天晚上亲自动手,经理事务,摆设碗筷桌椅等,是为了请国王,还是为了请太子,或者大臣?”“不。”“难道要开一个盛大的婚姻宴会?”“不。”“那么要做什么呢?这么隆重!”“我们是要迎请佛陀和比丘僧众的到来。”须达刚一听到佛陀和僧众的名号,激动紧张得浑身千万个毛孔都收缩起来,一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大约是善根成熟的缘故,当时须达就若有所得,心情非常喜悦和宽和,他于是又问道:“怎么叫做佛?佛有什么意义?”护弥回答道:“你没有听说过吗?净饭王的儿子,名叫悉达多的,他一生下来时,就能站起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身为黄金色,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应当登金轮王位,统一印度,但后来他见到人为生、老、病、死等等痛苦所缠绕,为了求得解脱,于是出家修道,六年苦行之后,他成就了一切种智,断除烦恼,悟道成佛。他用大神通降伏了魔众,号称能仁;福慧具足,妙德庄严,三界导师,光明普照,因此称作佛。”“那么什么叫僧呢?”“佛陀成道之后,发愿为大众宣讲妙法,至波罗奈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讲述四种真谛,使他们断除烦恼,解脱束缚,他们便因此而成为了沙门。他们神通自在,能为众生祈祷求福,所以叫做僧。”须达听说有这样好的事情,心里欢喜得差点要跳了起来。他为佛的神奇所感动,恨不得立即就能见到有如此神通智慧的佛。“那现在佛住在什么地方?”“佛住在竹林精舍,你不必着急,他明天就要到我这里来,为我们说法,到时你就能见到他了。”
须达见佛心切,已经等不到天亮了。于是,他黑夜爬起来赶往竹林精舍,夜深人静,到处找不到入门的路径,正在犹豫的当头,只见一道白光,直照须达长者的身上,这是佛施用的神力所致。须达循着这道神光,便勇敢地走到佛陀的面前。佛陀知道须达要来,已经站在门口等待他。须达远远地就看见佛像一座金山,相貌端正,神态威严,俨然日光照耀一般。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这一见使得须达心悦诚服地对佛陀起了五体投地的信仰。佛当时为须达宣讲了四谛微妙的道理,讲述了人间苦、空、无常的现象,须达听了佛陀的说法开示,当下证得须陀洹果,感到法喜充满,非常兴奋。于是,须达当即恳请佛陀前往舍卫国宣讲佛法,普度众生。佛为他的诚心所打动,因此接受了他的请求。
须达得到了佛的许诺之后,连夜赶回舍卫国。千方百计地要寻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建立一个伟大庄严的清净讲堂,供佛弘化大法。须达是和舍利弗同时回到舍卫国的。舍卫国信奉的是婆罗门教,佛教在这里还没有开始传播,因此阻力特别大。因为舍利弗是婆罗门种姓,聪明智慧,名闻天下,在舍卫国比较容易站住脚,因此佛陀派舍利弗做前驱。舍利弗到舍卫国之后,就和须达长者一道相度地形,找一个平整宽敞的地方建造传法的精舍。几乎跑遍了整个国家,就是找不到一块中意的地方。只有一个地方符合要求,那就是祇陀太子的花园。这座花园土地平正,树木葱郁茂盛,地点既不远也不近,乞食和静修,两不相误,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讲道场所。于是须达赶到祇陀太子的住处,开门见山地对太子说:“我为了要给如来佛建立精舍,太子您这个花园非常好,我现在想把它买下来。”祇陀太子知道须达是大富豪,因此半开玩笑地对须达说:“我不需要钱,这个园子树木茂盛,我正好在这里游戏玩乐,逍遥林中,舒散心志。”须达再三再四地殷勤恳求,但是祇陀太子总不愿将它出卖。最后实在被须达缠得烦了,心想开一个天价叫他知难而退算了。于是,对须达说:“你如果能用黄金把这个园子的每一寸土地统统铺满,我就把园子卖给你。”须达听了这话,就马上赶回家去,将金砖从仓库里一车一车地运了过来,看看铺满了整个花园,八十顷地中只剩下一小块地方没有铺到。须达正准备再回家搬运黄金,将这一小块地铺上。祇陀太子一看,大吃一惊,便马上对须达说:“我刚才只是一句玩笑话,当不得真的。”须达一听,便火冒三丈,正言厉色地对太子说:“作为太子,你不能说话不算数。你如果说了话不算数,这就等于欺诈,将来怎么好继承王位,怎么能爱抚人民呢!现在我把金砖铺满花园,这个花园当然便是我的了。”祇陀太子心里想道,“佛有这么大的力量,能使这个须达轻视财宝达到如此程度,真是不可思议。”于是他对须达说:“你不必再回去搬运黄金,这个花园就属你了,但这个园子里的树木是属于我的,我们就用这些树木建立精舍,共同供奉佛陀,请他说法吧。”须达欢喜地答应了。因此,他们就共同建造了这座精舍,取名为祇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建造之前,有六师外道横加阻挠,都被舍利弗用智慧及神通降伏,因此佛的威力就渐次深入人心,这为佛陀的到来准备了人民信仰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祇树给孤独园是一个讲经的重要道场,许多经典都是在这座精舍宣讲的,如著名的《金刚经》《胜鬘经》《佛说阿弥陀经》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中有很多部分也是在这里讲说的。在这个地方宣讲的佛法已为后来大乘和小乘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如《金刚经》是大乘特别是到中国来后为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而《长阿含经》等则是小乘最重要的经典。虽然大、小乘歧见日深,但在早期佛陀的思想里却是如此融洽地联结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佛法广大的一个具体的见证。
以上这些佛国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常来往居住,依止弘法,普度众生。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如印度的大小城镇乡村也曾留下佛化度众生的足迹。但佛的一生有四个地方足以值得纪念,那就是:诞生地迦毗罗卫,得道处摩揭陀国,说法波罗奈,涅槃拘尸那。
-
上一篇:4.佛教的发展和壮大
-
下一篇:6.随机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