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近代史

四朝元老萨镇冰:是怎么从清末重臣变成中国政协委员?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2 20:59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在中国近代史上,萨镇冰(1859~1952)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跨越了晚清、北洋军阀执政、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四个历史时期,是见证近代中国历史的“四朝元老”。

    

1、甲午海战中的清军副将


    萨镇冰,1859年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政府1866年设立福州船政学堂。1869年,11岁的萨镇冰考入该校开始了海军生涯。1876年,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第一批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1877年春,萨镇冰等进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


1881年,萨镇冰学成回国,分配到南洋水师。1886年,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萨镇冰协同编订《北洋海军章程》。1886年后,萨镇冰先后担任“威远”、“康济”舰管带,1888年晋升参将,1894年被提为副将兼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对北洋水师实行突然袭击,挑起了甲午战争。战争期间,由于一次意外的操船事故使舰船搁浅,萨镇冰受到了处分,且与黄海海战擦肩而过。直到晚年他还为此抱恨不已。

    

    北洋海军丧失制海权后,为加强威海卫港的防卫,丁汝昌调萨镇冰率“康济”舰30名水手守卫南口的日岛炮台,扼守威海港入口咽喉。大战在即,其夫人陈氏从福州专程赶来看望,萨镇冰毅然命令水兵撤下舷梯,不准夫人登舰,以示决死抗战之意。陈氏夫人只得洒泪南归,一病不起,数月后就离开了人世。


    1895年1月30日,日军开始进攻威海。萨镇冰指挥守兵奋勇抵御日军的水陆两路攻击,誓死拼搏,顽强战斗,在日岛苦战10天,最后一个有组织地撤出战斗。


    甲午一战北洋水师覆灭,萨镇冰被革职回乡,以教习西学为生。1896年,萨镇冰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为重振海军,1898年清政府分别向英国和德国定购了“海天”、“海圻”等舰,叶祖珪升任北洋海军统领。叶祖珪认为萨镇冰的学识、经验、为人等均远胜于己,于是清廷便授予萨镇冰担任北洋海军帮统(相当于副统领),并兼任了甲午战后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舰管带。


    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破格提拔萨镇冰,袁世凯称萨镇冰“曾经游历海外,学问优长,驾驶娴熟,志趣刚正,操守廉洁,胆略过人,能任艰巨”,“贤能卓著,实为海军中杰出之将才”。不久,萨镇冰被清廷任命为北洋海军统领,开始统领北洋海军舰艇。

    

2、同情辛亥革命


    1905年,清政府根据南洋大臣周馥的建议,决定统一南北洋海军。1905年5月16日,萨镇冰任广东南澳镇总兵兼广东水师提督。7月叶祖珪病逝。1909年8月14日,萨镇冰出任海军提督。他总结以往海战失败的教训,打破旧例,把全国五支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湖北)统一改编,按舰种分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巡洋舰队负责海防,有舰艇15艘。长江舰队负责江防,有舰艇17艘。多年来争论不休的统一调度问题得到解决。1910年,清廷任命海军提督萨镇冰统一指挥巡洋、长江两个舰队,并在上海高昌庙设立了海军司令部,萨镇冰担任海军统制,成为清廷首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10月,袁世凯组阁,任萨镇冰为海军大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清廷急调当时在上海的萨镇冰率海军主办舰只西进,配合清军反攻。10月17日,萨镇冰在“楚有号”军舰嘹望台上,用望远镜看到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铁路线附近交战,革命军前仆后继,附近工人农民冒着枪林弹雨,手执劳动工具,帮助革命军追杀逃敌,他情不自禁地对身旁的“楚有号”舰长说:“吾辈自服务军界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壮烈的场面,足见清廷失去民心久矣。”他统率的军舰基本处于观战状态,并未积极炮击武汉三镇,迫不得已开炮时也故意打偏。冯国璋部北洋军竟在汉口汉阳焚烧民房,更令萨镇冰感到厌恶。


    革命军方面认为萨镇冰多次出洋,思想开通,有策反的可能。当时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致书萨镇冰。但萨镇冰同样不忍对清开火,最终决定放弃指挥。他在即将离开舰队时,对各舰军官谈话:“本人侧身海军垂30年,屡历战争,从未一获胜利。现在同室相残,即胜亦不足以为荣,长此迁延,既无以对朝廷,更不便附和民军,今以舰队付君等,愿君等好自为之。”萨镇冰离开后,长江中的全部舰艇都转向革命军一边。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交通部任命萨镇冰为上海吴淞商船学校校长。他求贤若渴,对于天资聪颖,学习勤奋而家境贫寒的学生,总是用自己的俸禄来资助,为当时的中国海军培养了大批人才。


    1912年12月8日,萨镇冰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成为民国以来第二位海军上将(第一位是中华民国首任海军总长刘冠雄)。1916年6月7日,萨镇冰的学生黎元洪在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8月11日北洋政府任萨镇冰为闽粤巡阅使、海军临时总司令。1917年5月,萨镇冰正式担任海军总长。1920年5月14日,萨镇冰在北洋政府危急重重的情况下,同意兼代国务总理,并在内政、外交等方面尽自己的努力,维护国家的主权与社会的安定。

    

3、支持十九路军反蒋


    1922年,萨镇冰任福建军务会办、福建省省长。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萨镇冰不愿意卷入内战,10月辞去了福建省长职务。


    1933年,曾在上海抗日的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不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萨镇冰不顾个人安危,参加这一义举,被聘为高等顾问,极力劝谏国民政府的海军不要对新政府采取敌对行动。在他的影响下,十九路军顺利接管了马尾的海军各机关,马尾要塞司令李孟斌也表示拥护新政府。然而,十九路军孤立无援,蒋介石嫡系军队迅速南下。在十九路军被迫撤离福州时,萨镇冰应蔡廷锴之请,亲赴马尾动员自己的学生、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所部海军官兵掩护十九路军全部渡过乌龙江撤离福州。萨镇冰回到福州后,福建事变的领导人先后流亡香港和国外,他却坦然留在福州。慑于萨镇冰的资历和威望,蒋介石没有下令逮捕他。

    

4、乐于清贫的“萨菩萨”


    萨镇冰不论当官、当民,一生都过着俭朴的生活,与平民无二。他待人谦和,不论富贵贫贱,皆谦而礼下,总是一身普通人的装束。在北京任海军总长时,他除在正式场合着海军上将官服外,平时仍是一件旧棉袍披身。北洋政府感到这与他的官衔太不相称,遂以重金特购一件名贵的貂皮皮袍相赠。经辞谢不允,萨镇冰只好令人将这件皮袍售出,以所得购回大量棉衣,充作赈济衣不蔽体的灾民之用。


    1926年,萨镇冰卸任福建省长,此后主要从事社会公益和救济事业,督导灾民建屋、修路、筑桥、劝耕,被人称为“萨菩萨”。他甚至将在交通部任司长的独子萨福均每月汇给他的一百大洋生活津贴,都如数转交族长萨怀卿,请他代为施予族中生活困苦者。


    萨镇冰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虽未担任过什么官职,但是由于他是中国海军界元老,国民党政府的海军界自部长、司令、舰队司令而至舰艇长,多出其门下,因此,他仍受聘为海军部高等顾问,一直享受上将军衔、部长级待遇。萨镇冰薪俸虽高,但他从来不置田宅,仅留所得薪俸一部分为生活费,其余则作为助学金接济求学困难者或补助亲友中之拮据者。1938年萨镇冰80寿辰,因他在海军中素孚众望,海军旧时袍泽特捐资在福州城北之接洽山地区为萨购买半亩多地,建筑一座有3个房间的小楼,准备作萨镇冰终老之所。萨镇冰于1946年初返里,遂于此所安居。此乃萨镇冰唯一的私产。1948年萨镇冰90寿辰,贺客盈门。有人问长寿秘诀,他仅答二字:“不贪”。

   

5、 新中国新政协的特邀代表

    

    抗日战争期间,萨镇冰于1938年1月1日任海军总司令部高级顾问,足迹遍及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1949年7月26日,李宗仁来到福州,代表蒋介石请萨镇冰去台湾。他是参加过甲午海战健在的资历最深的历史老人,显然他的去留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萨镇冰予以婉言谢绝。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周恩来强调:参加的代表,原则上能够来的才确定他为代表,不能来的就不提名。有个别特殊情况可以列名而不来的,如年纪过高的萨镇冰先生。


    1949年10月5日,92岁的萨镇冰联合在福州共212名前国民党海军人员,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祝贺中国人民政协会议胜利召开,并祝中央人民政府诞生,表示要在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之下,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努力。同日,萨镇冰致电毛泽东,祝贺他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萨镇冰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干部施行供给制,薪俸待遇按粮米折算。政府每月发给萨镇冰的生活费是630斤大米,不久增至2200斤。他每月除留少量家用外,大部分都赠予穷苦戚友及孤儿。

    

    在新中国成立后,萨镇冰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祖国统一大业。临终前不久,萨镇冰写道:“国疆昔小而今大,民治虽分终必联,人类求安原有道,俗情狃旧尚无边,忘怀富贵心常乐,从事勤劳志益坚,所望群公齐努力,相扶世运顺乎天。”

    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年94岁。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