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代 吉祥寺古梅
  •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
    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参考资料: 1、韩丰聚,孙恒杰主编.题画诗选释 第二卷: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5:第2568页
  • 译文
    旅居南京时,听闻吉祥寺中数亩梅花开的正艳,于是前去观赏。
    身临其境,只觉得山深境幽,春寒料峭,却不曾想到这正是梅花冷香逼人的缘故。

    注释
    吉祥寺:在南京东郊。据载,寺后有梅数十亩,铁干虬枝,引人观赏。
    客子:作者旅居南京,故自称“客子”。乍(zhà):初次。

    参考资料: 1、韩丰聚,孙恒杰主编.题画诗选释 第二卷: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5:第2568页
  •   明亡后,诗人隐居在南京城,南京东郊有一座吉祥寺,寺里有古梅一株。老诗人作为客居南京的“客子”,也慕名前来。在漫步魅花丛中,写下来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孙映达主编.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第104页
  •   古诗中咏梅之作屡见不鲜,自北宋林逋称道梅花的“暗香”以来,诗人们更是常常笔底流香,盛赞梅花。林古度的这首《吉祥寺古梅》,也是众多“梅花颂”中的一篇,表现了作者对梅花清冷香气的由哀赞叹。

      开头两句用“赋”的写法,总说古梅概貌并自己初来观赏之缘起。首句直写所见,“一树古梅花数亩”,即上引《金陵览古》“拜梅庵”条记载的内容,不同之处是突出了“花”,“扶疏十亩”的,不仅有盘曲环绕的“虬枝”,而且还有缀满枝头、“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繁花。在用字上,以“一”领起,前四字与后三字似对非对,梅才“树”,花有“数亩”,于描摹形相的同时,也流泄出诗人的赞叹之情。诗人在明朝灭亡后就住在南京,故以“客子”自称。从时间顺序说,第二句在前,先有来游的客子,然后才见到盛开的古梅,这里为了突出“吉祥寺古梅”,故将写古梅的笔墨提前。一、二句看似平淡,但品味一下,又觉得不是无关诗趣的冗笔。正因为初来乍到,看到盛开的古梅,新鲜感自然特别强烈,若不是“乍来看”,下文对于香气独特感受恐怕就不会那么深了。

      三、四两句凝聚着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此诗的意趣所在。作者本意是赞美梅花冷香扑面而来,但不从正面描写梅香,而是说赏梅时只觉得春寒料峭,袭人肌骨,却不知道这是梅花冷香逼人之故。这种春寒的感觉愈强,愈显出梅花幽香之清冷逼人。明写春寒,暗赞冷香;故意说“不知花气”,实则是深深感到了花气之冷,清冷到了使人都误以为春寒浸身的程度。这就是作者故作不知梅香而蕴含的妙趣。花香,是嗅觉所闻;寒冷,是触觉所感梅花的冷香竟使人产生寒的感觉,这是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真切地再现了梅花香气的特征。

      这首诗融合了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来咏梅,清新自然,有一定的韵味。

    参考资料: 1、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1343页
清代的其他诗人
  • 宋琬 宋琬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查看宋琬诗文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查看纳兰性德诗文
  • 龚翔麟 龚翔麟龚翔麟(1658—1733)清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查看龚翔麟诗文
  • 沈复 沈复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查看沈复诗文
加载中...